明日农历七月十八,乃道教尊神西王母圣诞千秋之日。这一传统可追溯至汉代,据《汉武帝内传》记载,民间祭祀西王母的习俗已有两千余年历史。此时正值初秋红盘,信众通过食习俗用特定养生膳食,祈求健康长寿、福泽绵长。在这个充满仙道色彩的重要节日里,古老传统讲究"吃三样,守三规",遵循养生古法以表虔敬,方能得享神恩。
一、吃三样 西王母诞辰食俗融合了道教养生智慧与日常饮食文化。当信众准备这些家常菜肴时,烹制的不只是日常美食,更蕴含着千百年来传承的养生智慧。节令膳食讲究"应时而食,药食同源",正如《食疗本草》所载"当令食材,最是养人",此时节尤需注重食材的平民化与养生价值。
1、红枣小米粥
民间素有"日食三枣,长生不老"的谚语。中原地区的百姓至今保持着食用红枣小米粥的传统。小米养胃,红枣补血,简单易得却营养丰富,最适合初秋时节调理脾胃。
展开剩余80%详细做法: 食材:小米100克、红枣10颗、清水1500毫升、红糖适量(可选)
步骤: 1、将小米轻轻淘洗两遍,注意不要用力搓揉,以免损失营养。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,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。 2、红枣用温水浸泡15分钟,待表皮舒展后,用去核器或小刀仔细去核,保留完整果肉。 3、取砂锅一口,注入1500毫升清水,大火烧开后倒入泡好的小米。 4、待再次沸腾时,加入去核红枣,转为文火慢熬。这时要留意火候,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。 5、熬煮过程中需不时用木勺顺同一方向搅拌,防止粘锅。约40分钟后,可见米粥变得浓稠,米油浮出。 6、喜好甜食者可加入适量红糖,继续搅拌至糖完全融化即可关火。 7、盖上锅盖焖5分钟,让粥品更加香糯可口。 注意:熬煮时要留意水位,若水分过少可添加热水,忌加冷水影响口感。
2、 清蒸南瓜
农家有"秋瓜抵百粮"的说法。南瓜香甜软糯,富含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,简单清蒸最能保持原味,象征生活甜蜜美满。
详细做法: 食材:老南瓜500克、蜂蜜10克、红枣少许
步骤: 1、挑选金黄色、拍打时声音沉闷的老南瓜,这样的南瓜甜度高、质地粉糯。 2、 将南瓜洗净后对半切开,用铁勺刮去瓜瓤和瓜子,注意要彻底去除丝络。 3、用削皮刀仔细去皮,然后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状,保持大小均匀以便同步蒸熟,放几粒红枣。 4、 蒸锅加水烧开,将南瓜块整齐码放在蒸屉上,注意块与块之间要留有间隙。 5、盖上锅盖,保持大火蒸15分钟。用竹签插入南瓜,能轻松穿透即表示已熟透。 6、食用前可淋少许蜂蜜增加风味,但不宜过多,以免掩盖南瓜本身的清甜。 注意:蒸制时间要严格控制,过长会导致南瓜过于软烂,影响口感。
3、 木耳炒山药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木耳能"益气强身",山药有"健脾补肺"之效。这道家常小炒食材普通,却是秋季润燥的养生佳品。
详细做法: 食材:山药300克、干木耳15克、青红椒各半个、大蒜3瓣、盐适量、食用油20毫升
步骤: 1、干木耳用冷水浸泡2小时,使其充分舒展,去除根部硬结,撕成小朵备用。 2、 山药戴手套处理,刮去外皮后立即放入淡盐水中,防止氧化变黑。 3、 将山药切成菱形薄片,青红椒去籽切块,大蒜切片备用。 4、 起锅烧油,油温六成热时下蒜片爆香,先放入沥干水分的木耳翻炒2分钟。 5、 捞出山药片沥干,放入锅中与木耳同炒,注意动作要轻,避免山药碎裂。 6、 加入青红椒块,撒入适量食盐,快速翻炒均匀。 7、 沿锅边淋入少许清水,盖上锅盖焖1分钟,最后开大火收汁即可。 注意:山药黏液可能导致皮肤过敏,处理时务必戴手套操作。
二、守三规:严守养生戒律
传统养生强调:"应时而食,有所节制"。这一日的饮食不仅要注重食材选择,更要遵守养生准则。老传统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要求:其一要食材新鲜,当季当地;其二要烹调清淡,少油少盐;其三要饮食有节,不过饱食。老人常说"食饮有节,身心安康",正是提醒要注重日常饮食的养生之道。 食用须知:1.辰时(7-9点)食用红枣小米粥,温暖肠胃。2.午时(11-13点)主食搭配木耳炒山药,营养均衡。3.酉时(17-19点)食用清蒸南瓜,易于消化。4.每餐七分饱,饭后百步走。
特别注意:1.忌食生冷:秋季阳气渐收,不宜多食冷饮。2.忌暴饮暴食:要细嚼慢咽,呵护脾胃。3.忌浪费粮食:珍惜食材,按需制备。
观四时更迭,品家常美味。若您喜欢这些传统食俗值得传承,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友人红盘,关注本号获取更多养生知识,让我们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珍贵的饮食智慧!
发布于:山东省国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